中华蟾蜍养殖方法,中华蟾蜍幼苗喂养方法

中华大蟾蜍人工繁育管理技术

1、人工繁育

(1)成蟾的选择

①个体特征 作为种用中华大蟾蜍,要具备本种体形特征,个体要大而健壮.体鱼鲜艳、有光泽,第二性征明显,无病、无伤;雌蟾要体形丰满,腹部膨大、柔软,卵巢轮廓可见,富有弹性;雄蟾前肢有明显的婚垫,抱对能力强。

②年龄 一般选择2-5龄的青壮年中华大蟾蜍作种用,该阶段雄蟾开始产生精子,雌蟾卵细胞数量多、质量好,卵的受精率高。

③血缘关系 选择亲缘关系较远的雌、雄个体配对,受精率、孵化率及成活率高,幼蟾期、成蟾期生长状况较好。

④成熟度 最好从同一批后备种蟾中挑选生长形态和体形一致的个体作种蟾,可使种蟾成熟度尽量一致,产卵时间集中,便于孵仆管硼

⑤雌、雄性别比例 一般认为雌、雄比例宜在(1-3):1.不超过3:1.2.

(2)种蟾的培育

①种蟾投喂 要求饵料种类多、适口性好、营养丰富且全面-每曰格值景为体重的10%,越冬前加强投喂,使其贮存足够营养。

②放养密度、水质与环境要求 放养密度一般为1-2只/m2;要求水质清新洁,每周换水1-2次;应保持环境宁静,切忌嘻杂;注意敌害防治。

(3)性成熟与生殖

①性成熟 中华大蟾蜍的性成熟指中华大蟾蜍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,生殖器官发育完全,能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,具备繁殖能力。幼龄到性成熟一般需要3年。

②生殖季节 光照、温度、降水、饵料供应都会影响中华大蟾蜍的生殖活动,其中光照影响最为强烈。水温回升至10℃以上时,中华大蟾蜍进行繁殖,产卵季节由南至北逐渐延后。

③求偶与抱对 繁殖季节,雄蟾先选择进入产卵场地后发出求偶鸣声,参与繁殖的雌蟾听到叫声后向离其较近且持续呜叫的雄蟾移动,随后雄蟾主动移动靠近后抱对,抱对时间一般为9 -12h。

④产卵与受精 抱对成功后,经一段时间选好产卵场地,两性活动达到高峰,即开始产卵,产卵时间随产卵量多少而异,通常为10 – 20min,产卵数量一般为2000 – 8000粒.

中华蟾蜍养殖方法,中华蟾蜍幼苗喂养方法
中华蟾蜍养殖方法,中华蟾蜍幼苗喂养方法

2.饲养管理

(1)苗种培育

3月下旬到4月下旬是中华大蟾蜍产卵盛期。一是在产卵季节雨后在静水处寻找中华大蟾蜍卵块,捞回后在池中孵化,每平方米放250粒卵,温度15 – 25℃,3天就可孵化出小蝌蚪。此法必须选择同一天产的卵,并一次放足,否则孵化时间不一致,蝌蚪大小不一,影响成活率。二是在惊蛰后气温稳定在10℃以上时,到野外潮湿的地方或浅水边捕捉越冬成体,选择健壮、无病、无伤、发育良好的个体,雌、雄比按3:1放到产卵池内养殖,让其自行交配、产卵、受精,每天收集卵放到孵化池中孵化,产后的亲蟾另池存放。三是到养殖单位购买优良亲蟾或在野外采捕优良亲蟾,每平方米放2-3只,人工催产孵化。刚孵出的小蝌蚪常吸附在卵壳或水草上,靠自身卵黄囊供给营养。2-3天后,小蝌蚪可吃水中藻类或其他饵料。养殖池提前l周施入少量发酵的猪、牛粪,繁殖浮游生物。蝌蚪人池后不能再泼洒粪尿,以免伤害蝌蚪。蝌蚪池水深保持30cm左右,以后随个体增大应逐渐加深。若水质营养不够丰富,可投喂些菜叶、鱼肠和猪(牛)血及淘米水或酵母粉,每天1-2次。经半个月培育,体长达3cm。

(2)成蟾养殖

成蟾养殖方式有3种:一是利用水沟、池塘精养,每平方米水面放幼蟾40 – 50只;二是在玉米田、棉花田、稻田及菜地粗养,以自行捕食为主,不另投饵,每100m2放幼蟾80 -100只;三是在果园、花园、苗圃中每1000m2放幼蟾1000 – 2200只。

中华大蟾蜍喜食蜗牛、蚂蚁、蜘蛛、蝗虫、蚊虫、 叶蝉、金龟子、蜻蜒、隐翅虫等昆虫及螺、小虾等水生动物与藻类。幼蟾生长快、食量大,食物来源:一是在养殖场上空装黑光灯,晚上开灯诱虫;二是将畜禽粪堆积在养殖池陆地上一角,让其自行诱集与滋生虫子,供幼蟾捕食;三是寻找蛆虫或养殖蛆虫;四是在无农药处理的厕所里捞取蝇蛆,冲洗干净并消毒后投喂;五是在果园或花卉苗圃中将杂草与粪便堆积在树下,繁衍虫类供食用。如果饵料仍不足,可用30%饼粕类、40%屠宰下脚料、5%大豆粉做成含蛋白质30%以上的配合饲料驯食投喂。夏、秋季池塘应根据水色变化及时灌注新水,保持水质清洁。果园里或旱作物田内挖若干个坑,保持水深15 – 20cm,供中华大蟾蜍沐浴。作物收获时,将中华大蟾蜍一同捕起,放在池内养殖待售或者取酥加工。霜降后,气温降到10℃以下,中华大蟾蜍隐蔽在土中或钻入洞穴中,也有的在池塘深水处集群冬眠。越冬期间,池塘要保持一定水位,陆地上洞穴要覆盖柴草保温。翌年惊蛰水温回升到10℃以上时,中华大蟾蜍开始醒眠、活动、觅食,这时应抓紧投喂。

(3)越冬管理

每年11月前后,水温10 – 12℃时,中华大蟾蜍进入冬眠期,此时下水越冬。水下越冬管理措施有:中华大蟾蜍越冬前在饲养场中间或周边地带开挖数条水沟,水沟总面积占场地面积l0% – 20%,沟内蓄水30 -100cm深,北方宜深些。每平方米水面积放养10 – 30只。严冬季节如结冰,早上应把冰面打破.以利于氧气溶入水中,不使因冰封而导致水下蟾蜍窒息死亡。也可利用塑料薄膜大棚越冬,保持棚内气温1- 10℃即可。应及时通风换气,防止晴好天气中午棚内温度过高。不管采用室外或室内还是大棚越冬,如果受当地条件限制在漏水之处建池,要防止漏水,定时检查,及时补水。如不漏水,水不变质,整个冬季不必换水。

越冬蟾蜍入水前,对池水及蟾蜍用100mg/kg漂白粉溶液喷洒消毒1次,以防病菌侵入。春季,日平均气温上升到10℃以上时,蟾蜍即自行交配产卵于水中,此时,应用网斗把卵粒捞出,放入孵化池中孵化,同时越冬蟾蜍也陆续上岸。

3.病虫害防治

(1)蝌蚪患病及其防治

①车轮虫病 3-7月蝌蚪生长季节水温20 – 28℃时易发生。症状有:皮肤和鰓表面呈青灰色斑,尾鳍发白,严重时被腐蚀。防治方法:用2% – 4%食盐水溶液浸泡20 – 30min.或用0.5 -0. 7mg/L硫酸铜、硫酸亚铁合剂(5:2)全池泼洒。

②舌杯虫病 3-7月蝌蚪生长季节易发生。症状为游动迟缓,呼吸困难,尾部呈毛状物,严重时感染全身。防治方法:用0.5 -0. 7mg/L硫酸铜、硫酸亚铁合剂(5:2)全池泼洒,或用1mg/L漂白粉(28%有效氯)泼洒。

③水霉病 3-7月蝌蚪生长季节易发生。症状为:体表特别是伤口处可见大量棉絮状浅白色丝状物。防治方法:用5 mg/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min,连续3天。

④气泡病 3-7月蝌蚪生长季节,水温25 – 30℃时易发生。症状为:腹部膨大,身体失去平衡,漂浮于水面。防治方法:及时换水,停止投喂食物,用4% -5%食盐水浸泡或用20%硫酸镁全池泼洒。

⑤出血病 3-7月蝌蚪生长季节易发生。症状为:蝌蚪腹部及尾部有出血斑块。防治方法:将池水全池置换,水体定期消毒,将用一定溶度的抗生素浸泡15 – 30min。

(2)成蟾患病及其防治

①红腿病 常年可见。症状为:后肢、腹部红肿,出现红斑,肌肉充血,舌、口腔有出血性红斑。防治方法:用5%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4h或用0.7uL/L硫酸铜溶液消毒。

②腐皮病 由坏死性梭菌病感染所致,4 -10月易发生。症状为:头部表皮腐烂发白,四肢关节处腐烂,严重时四肢红肿。防治方法:用1.5 uL/L漂白粉溶液全区泼洒或用维生素A营养液拌饲料饲喂。

③肠胃炎病 4-5月或9-10月易发生。症状为:体色变浅,瘫软不活动,不吃食。防治方法:每1000g饲料中加压碎的增效联磺片1片、酵母片2片,与饲料拌匀,饲喂几天可治愈。

④脱肛病 7-9月常见。症状为:直肠外露于泄殖腔外1- 2cm,食欲减退,行动不便,体质消瘦。防治方法:用2% -4%淡盐水将翻出的直肠洗干净后塞进泄殖腔内,放在干燥陆地暂养一段时间,有一定疗效。

4、蟾酥加工

养殖中华大.蟾蜍的主要目的是采集蟾酥。6-7月是刮浆高峰期,每2周可采1次。先准备好铜制或铝制的夹钳、竹片、大口瓶或小瓷盆、竹篓等工具,然后将蟾蜍身上的污渍用清水洗去。左手握住蟾蜍的后腹部,使其耳后腺充满浆液,用夹钳适当用力夹裂耳后腺,将流出的白浆装入容器中。用竹片在背上疣粒刮浆。刮浆时忌用铁器接触,否则浆液变黑。刮过浆的蟾蜍不要放在水中,要放在潮湿的地上,防止伤口感染。刮出的浆液在12h内用60 – 80目尼龙筛绢或铜筛过滤除杂,过滤后的浆液放在通风处阴干或晒至七成干,然后放在铜盆或瓷盆中晒干制成团酥,也可放在60℃恒温箱中烘干。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782375345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ptpetblog.com/44085.html
(0)
投稿用户的头像投稿用户
上一篇 2023年6月29日 19:29
下一篇 2023年6月29日 19:39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