条鳅(了解条鳅鱼的生态习性和人工养殖技术)

大鳞副泥鳅神奇的生物学特性,及其全方位的养殖技术前言大鳞副泥鳅属于鲤形目、鳅科、花鳅亚科,是泥鳅属中个体庞大、生长迅速的一种。这种温水鱼类肉质细嫩,口感鲜美,富含丰富营养。它的可食部分占比超过80%,蛋白质含量高达20.7%,脂肪含量为2.8%,灰分含量为2.2%,同时富含钙、磷、铁等营

大鳞副泥鳅神奇的生物学特性,及其全方位的养殖技术
条鳅(了解条鳅鱼的生态习性和人工养殖技术)

前言

大鳞副泥鳅属于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,是泥鳅属中个体庞大、生长迅速的一种。这种温水鱼类肉质细嫩,口感鲜美,富含丰富营养。

它的可食部分占比超过80%,蛋白质含量高达20.7%,脂肪含量为2.8%,灰分含量为2.2%,同时富含钙、磷、铁等营养元素。

条鳅(了解条鳅鱼的生态习性和人工养殖技术)

不仅可食用,还具有多种功效,能够滋补强身、清热解毒、利尿消肿、促进乳汁分泌等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

然而近年来由于水质污染和过度捕捞,泥鳅的天然产量急剧下降,导致市场供不应求,这也使得大鳞副泥鳅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。

条鳅(了解条鳅鱼的生态习性和人工养殖技术)

一、大鳞副泥鳅的生物学特性

1.形态特征

大鳞副泥鳅在形态上呈现细长的身体,长度约为体高的5.4到5.9倍,而头长约为6到7倍体长。

身体延长,前半部呈圆柱形,后半部稍微扁平。腹部呈圆形,背部线条平直,尾柄处有皱褶明显、隆起并与尾鳍相连。

条鳅(了解条鳅鱼的生态习性和人工养殖技术)

头部相对较小,近似圆锥形,吻突出但略微圆钝,长度小于体高,口小且位于下方,形状类似马蹄。

吻部长度远小于眼睛后面的头部长度,它有5对须,其中包括2对吻须、1对口角须和2对颌须,最长的一对颌须末端可延伸到或超过鳃盖骨的中部位置。

条鳅(了解条鳅鱼的生态习性和人工养殖技术)

眼睛相对较小,位于侧上方,没有眼下刺,因此退化,在觅食时依赖5对触须。

身体覆盖着细小的圆鳞,比其他泥鳅的鳞片要大,鳞片埋藏在皮下。它的表皮能分泌粘液,使得身体表面非常光滑。

条鳅(了解条鳅鱼的生态习性和人工养殖技术)

2.生态习性

大鳞副泥鳅对中性至稍微偏酸的水质最为喜好,理想的 pH 值介于6.5到7.8之间。

白天大部分时间它们潜伏在泥土中,自然环境下更喜欢在夜晚的上半夜外出觅食,不过在人工饲养条件下,经过驯化它们也能够改变为白天摄食。

条鳅(了解条鳅鱼的生态习性和人工养殖技术)

大鳞副泥鳅适应的生长水温范围在15到30摄氏度之间,最适合生长的水温为22到28摄氏度。

当水温超过32摄氏度时,泥鳅会钻入泥土中避暑,进入“越夏”状态,停止进食和活动。当水温降至10摄氏度以下时,泥鳅会潜入泥土中,停止活动并进入冬眠状态。

条鳅(了解条鳅鱼的生态习性和人工养殖技术)

约经过8小时,开始出现色素,身体逐渐变为黑色,鳃丝从鳃盖外伸出,成为外鳃。

3天后,卵黄囊接近消失,开始进食生长,约经过十多天,鳅苗长度达到15毫米,此时的形态类似于成鳅,呼吸方式也从鳃呼吸转变为兼营的肠呼吸

条鳅(了解条鳅鱼的生态习性和人工养殖技术)

清理池塘后的一周内,注入50厘米的新水,接着施入已经发酵好的牛粪或猪粪等畜粪肥料4500千克/平方米,待3至5天后,池塘中的浮游生物大量出现时,即可放入鱼苗。

静水池的放养密度通常为800至1000尾/平方米,微流水池为1000至2000尾/平方米。

条鳅(了解条鳅鱼的生态习性和人工养殖技术)

随着鱼苗的生长,投喂量可增加至池中鱼总重的4%至5%,养殖后期日投饵率可以达到8%至10%。

在鱼苗培育期间,每2至3天补充约10厘米左右的新水。每天早、中、晚巡塘,仔细观察鱼的进食、活动以及水质变化情况。

条鳅(了解条鳅鱼的生态习性和人工养殖技术)

同一池塘放养的鳅苗要求规格均匀,无病无伤。放养时使用3%至4%的食盐水进行消毒,水温20摄氏度时,浸洗10至20分钟,具体浸洗时间根据鳅种的忍受程度而定。

条鳅(了解条鳅鱼的生态习性和人工养殖技术)

3.水质调控

水质调控的目标是保持水质清新、肥度适中、pH值在6.8至7.5之间,溶氧不低于4毫克/升。

主要采取生物调控和物理调控方法,生物调控利用生物调整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,改良水质。物理调控则通过机械增氧、搅动底泥和换水来实现。

条鳅(了解条鳅鱼的生态习性和人工养殖技术)

在投饵时要“四定”,用人工饵料投喂时,可掌握在投饵后1小时内吃完为度。在水温高于30摄氏度和低于10摄氏度时,应减少投喂。

初始阶段每天傍晚喂1次,后期改为白天投饵,上午和下午各投喂1至2次,高温季节饵料蛋白含量控制在40%左右。

条鳅(了解条鳅鱼的生态习性和人工养殖技术)

参考文献

[1] 北方地区无土养殖大鳞副泥鳅试验小结[J]. 张静.渔业致富指南,2019(24)

[2] 大鳞副泥鳅繁殖力及人工繁殖技术[J]. 李艳华;胡佳;张永峰.水产养殖,2016(05)

[3] 大鳞副泥鳅人工繁育技术[J]. 赵睿;沈芾;那立海.中国水产,2014(09)

[4] 大鳞副泥鳅皮肤抗氧化酶活性的昼夜节律研究[J]. 孙述好;胡男;黄紫薇;潘雨佳;李应东.黑龙江水产,2023(01)

[5] 温度对大鳞副泥鳅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研究[J]. 刘艳丽;吕惠蓉;李海东;高阳.中国水产,2022(01)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782375345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ptpetblog.com/109274.html
(0)
投稿用户的头像投稿用户
上一篇 2024年1月12日 21:16
下一篇 2024年1月12日 21:27

相关推荐